为促进房颤诊疗新进展、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提升区域老年房颤多学科协作诊疗水平,9月20日,由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南京市中心医院联合主办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老年心房颤动多学科诊疗管理新进展”学习班在南京举行。省、市多家医疗机构及市中心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100余位医学专家、医务人员齐聚一堂,围绕老年心房颤动的指南更新、筛查评估、多学科诊疗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探老年房颤全程管理的创新路径。

开幕式:聚焦老年健康,共谋学科发展
南京市中心医院院长万小勇主持开幕式。

南京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顾平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房颤患者基数庞大,且常合并心衰、卒中、认知障碍等多种疾病,对诊疗方案的‘个体化、全程化、多学科协作’提出更高要求。市中心医院作为三级老年病医院,始终致力于构建多学科协作平台,推动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提升。此次论坛旨在通过跨学科交流,探索适合中国老年人群的房颤管理新模式。”

专题报告:多维度解析老年房颤诊疗策略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合并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诊疗涉及老年科、心内科、康复科等多专业领域。本次会议紧扣临床需求,设置指南更新解读、全面筛查评估、合并症管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急诊急救与营养康复、临床病例实战分享六大核心板块,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等省、市医疗机构专家作专题报告和专业点评,内容涵盖房颤诊疗全流程管理,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水平、多视角的学术盛宴。
聚焦诊疗规范与技术创新。南京鼓楼医院专家王春系统解读了《中国房颤管理指南2025》的更新要点,介绍了老年房颤新的分类分期、抗凝策略、节律控制、急诊处置等关键环节,以及新指南强调早期节律控制的重要性。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吴军作《老年房颤的综合评估与管理》报告,并向参会的各级医疗机构推介分级诊疗与多学科协作房颤管理新模式:全程管理、规范诊疗、分级联动、患者教育。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贾海波在《老年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策略》中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冷冻球囊消融、脉冲电场消融等新技术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优势。
聚焦综合管理与并发症防治。会议围绕高龄老年房颤共病模式进行了专题研讨。南京脑科医院专家靳凌在《老年房颤合并脑卒中的治疗策略》中系统阐述了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早期识别与抗凝治疗策略。南京市中心医院专家董莉解读了《高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管理策略》,指出抗凝治疗是预防高龄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方法,对药物选择进行了交流,并强调抗凝治疗前应全面综合评估,权衡获益和风险后决定个体化抗凝方案。南京鼓楼医院专家顾蓉作《老年房颤伴心衰患者的综合管理》报告,指出优化的药物治疗是老年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治疗的基础;房颤消融在部分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减轻或逆转心衰,改善老年患者预后。
聚焦急性救治与长期管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白剑从急诊急症视角讲解了《老年房颤的急诊处理策略》,并介绍了适宜老年房颤患者的新技术进展。南京市第二医院专家顾炎带来《老年房颤患者的营养评估与管理》,详细讲解了老年房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膳食干预方案。南京市中心医院何美婷医生则以《老年房颤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为题,讲解如何为房颤患者制定康复运动处方,建议房颤患者坚持适度的全身性有氧运动,避免高强度对抗性运动,并分享了一例运动康复治疗促进老年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功能逐渐改善的成功案例。
案例分享:实战经验助力临床决策
除理论授课和专题报告外,会议融入病例分享、技能考核等实战环节,强化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南京鼓楼医院专家陈馥与南京市中心医院黄璐医生分别分享了老年房颤的临床诊疗病例,展现了复杂病例的诊疗决策过程。陈馥医师分享了《老年房颤患者房颤消融术后复杂房扑一例》,抽丝剥茧逐一介绍了复查的手术治疗过程,该老年房颤伴心衰患者经射频消融手术恢复窦性节律后,获得心悸心衰症状的缓解并有效防治其心功能恶化。黄璐医师报告了一例典型的肥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龄房颤患者的诊疗经过,分享了基于全面综合评估的老年房颤患者优化抗凝治疗共病管理方案,及其带来的显著临床获益。两个诊疗新技术应用的案例分享引发了全场学员对“老年房颤的评估与优化治疗及其临床获益”的热烈讨论。此外,“结业考试”环节,采用交互问答的方式,围绕新版管理指南的重点内容,逐一考察学员对老年房颤诊疗规范的掌握程度,实现了“学-练-考”闭环,确保所有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本次继续教育项目以“多学科协作”为核心,串联指南、临床、科研前沿,传递了老年房颤管理的最新理念,也为基层与专科医师搭建了交流平台。未来,南京市中心医院将继续发挥老年病医院专科优势,充分发挥学科辐射作用,持续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协同推进老年房颤管理水平全域提升,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