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是人体膝关节重要的“零部件”
能够减少关节摩擦、分散压力
确保人体正常行走运动
然而,软骨结构
缺乏血液、血管和神经支持
一旦损伤极难恢复
如何修复“小小”软骨
一度成为医学界的“大”难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1.3亿,其中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占60%、致残率高达53%。膝关节软骨损伤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我院骨科团队致力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应用,近日成功为一名15岁软骨损伤患者实施膝关节镜下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手术(COLTRIX CARTIREGEN),用新技术帮助患者远离关节困扰、重拾健康“膝”望。
运动导致关节损伤?
专家巧“打补丁”助力软骨“再生”
今年15岁的初中生小吴在一次运动中不慎受伤,导致膝关节脱位,近日来持续遭受疼痛困扰,以至于无法正常行走,只能靠拐杖出行,情急之下来到南京市中心医院就诊。
医生为小吴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检查,发现小吴的左膝关节髌骨脱位,并伴随局部软骨损伤。“膝关节软骨在人体的关节中就像一个缓冲垫,起到减少关节摩擦、分散压力的作用。一旦损伤会导致疼痛和活动受限,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生说道。

考虑到小吴年龄不大,身体各项功能状态良好,经充分讨论和综合评估,医生决定为其施行关节镜下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填充术。“相比微骨折手术、自体软骨移植等传统技术,这种新技术‘少创口、恢复快、效果佳’,对运动损伤患者尤为适用。”医生介绍道。
手术在关节镜的精密“监视”下顺利进行,医生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口把损伤的软骨表面清理平整,再把调配好的胶原蛋白凝胶注入软骨缺损处,在表面形成一个生长‘支架’,从而刺激软骨组织再生,助其生长完好。

术后第二天,小吴就开启了康复训练,出院后持续进行肌肉功能锻炼。医生定期为其进行核磁共振复查,密切关注软骨修复情况,目前身体状态恢复良好。
“胶原蛋白”能修复软骨?
膝关节镜下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手术
有什么技术优势?
作为一种创新的软骨再生胶原蛋白填充支架,该技术将液体注入软骨缺损处,5分钟内即可形成稳定生物支架,牢牢粘在损伤部位,从而刺激软骨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达到生长和修复的目的。该技术尤其适用于2至8平方厘米的严重软骨缺损,当前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帮助无数患者重获健康关节。
该技术有以下优势:
1、微创治疗:通过关节镜微创操作,无需大切口,减少患者痛苦。
2、快速恢复:术后48小时即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运动能力逐步恢复。
3、长效修复:促进软骨细胞再生,形成与周围软骨无缝连接的再生组织,避免纤维软骨生成。
4、全球认可:自2013年欧盟上市以来,已在包括欧盟、马来西亚、英国、智利、哥伦比亚等20多个国家成功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广泛验证。
5、无需微骨折:与传统微骨折手术不同,其无需破坏正常骨板,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6、生物可吸收:膝关节镜下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手术在完成支架作用后,会逐渐被人体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适用人群:
1、年轻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
2、因软骨损伤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3、希望通过微创手术快速恢复运动能力的患者;
4、早期至中期软骨损伤患者,希望避免关节置换手术患者。
专家温馨提醒
日常生活中
由于运动、外伤或撞击
关节损伤极易发生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
务必及时就医、尽早诊断和干预
呵护软骨健康
别让膝关节提前“退休”
【专家介绍】

朱永良
南京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江苏省骨内科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南京市卫健委骨科质控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江苏省骨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科大学社区药房执业药师药学监护实践技能培训教材编委。
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南京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擅长四肢、脊柱、骨关节各类运动创伤,包括半月板修复、髌骨脱位、肩关节脱位、肩周炎等运动损伤的诊治,以及关节镜微创手术、髋和膝关节置换、各类骨折微创治疗、腰椎疾病微创治疗。
门诊时间:
每周一、二、周四上午
门诊一楼骨科一号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