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总有人被“肾结石”折腾得坐立难安,肾内科医生每天都要接诊不少被这颗“小石头”缠上的患者。今天就帮你拆穿它的真面目:从哪来、怎么发现,到怎么防、怎么治,一篇说清!
肾结石到底是个啥?
肾脏就像身体的“过滤器”,帮着净化血液、造尿液。可要是尿液里的钙、草酸、尿酸这些成分太浓,就会像海水晒盐似的析出小结晶——这些结晶慢慢攒在一起、越长越大,就成了肾结石。它可能小得像沙粒,也可能大得像鹿角;安安静静待在肾脏里时,很多人压根没感觉,可一旦掉进狭窄的输尿管,“剧痛风暴”马上就来!

身体发“信号”?别忽略!
肾结石找上门时,身体会悄悄“求救”,这些信号要记牢:
1.剧痛突袭:腰或侧腹部像被刀割,还可能往小腹、大腿根窜,疼得根本坐不住(医生叫它“肾绞痛”);
2.尿液带血:尿可能是肉眼可见的红色(肉眼血尿),也可能只有显微镜下才看得出来(镜下血尿)——这是结石划伤输尿管黏膜导致的;
3.恶心呕吐:疼得太厉害,身体会触发“不适反应”,跟着吐;
4.排尿不对劲:尿频、尿急、尿痛,尤其结石跑到膀胱入口时更明显;
5.其他麻烦:要是合并感染,会发烧、打寒战;结石堵久了还会导致肾积水,慢慢伤肾功能。
提醒:有人得肾结石压根没症状,全靠体检偶然发现!

“石头”也分“门派”,查成分很关键
不同结石的“来头” 不一样,搞清楚类型才能精准预防,常见的有5种:
1.草酸钙结石:最常见(占80%以上),质地硬,X光能清楚照出来;
2.磷酸钙结石:常跟 “尿液偏碱” 有关;
3.尿酸性结石:X光难显影,大多和高尿酸、痛风绑在一起;
4.胱氨酸结石:遗传导致的,小孩、男性更易中招,复发特别快;
5.磷酸铵镁结石:尿路感染惹的祸,女性、反复感染的人容易得,术后也爱复发。
医生都建议:要是排出了结石,一定要查成分——这是定制 “防复发方案”的“金标准”!
这些 “特殊原因”,也会催生结石
除了日常习惯,有些疾病或用药不当,也会让结石找上门:
1.甲状旁腺出问题:比如长了腺瘤、组织增生,会让甲状旁腺激素变多,导致尿钙升高——30%-40%的人会因此得结石,还容易复发,得先治原发病;

2.高尿酸患者用药不当:用排尿酸药(比如苯溴马隆)时,没从小剂量开始吃、没喝够水,或没配合碱化尿液(比如用碳酸氢钠),尿酸会在尿里 “扎堆” 结晶,很快长成结石。
5招“防石秘诀”,让“小石头”不敢来
想躲开肾结石?记住这5条“黄金法则”,比啥都管用:
1.多喝水,勤排尿:每天尿够2000-2500毫升(尿是清亮淡黄色就对了);肾不好的人按 “前一天尿量+500ml” 喝,睡前、起床各喝一杯,别等渴了再喝;
2.管住嘴,吃对饭:
(1)限盐:每天<5克,盐多了会让尿钙变多;
(2)补钙靠食物:牛奶、酸奶就很好,能在肠道 “绑住” 草酸,减少吸收,别瞎吃钙片;
(3)草酸钙结石要 “避坑”:少吃茭白、竹笋、浓茶(泡<5分钟)、黑巧克力(可可>70%),煮前焯水1-2 分钟,能去50%-70%的草酸;
(4)尿酸结石别“踩雷”: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别碰,不喝酒、不喝高果糖饮料;
(5)多吃“护肾食”:橙子、柠檬(喝稀释柠檬水)、猕猴桃(补枸橼酸,防结晶),全谷物、芹菜(补纤维,少草酸吸收);
3.迈开腿,控体重:适度运动能帮小结石排出去,别胖—— 肥胖是结石的 “帮凶”;
4.慎用药,听医嘱:某些药物(如过量维生素C、钙剂、头孢曲松钠等)可能增加结石风险,切勿自行长期应用。
6.定期查,早发现:有结石史的人,每半年到一年做次泌尿系B超和尿检。
已经长结石了?怎么办?
1.保守治疗:某些药物(如过量维生素C、钙剂、头孢曲松钠等)可能增加结石风险,切勿自行长期应用。
2.药物溶石: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能溶草酸钙、尿酸、胱氨酸结石,还能防新结石长;
3.体外冲击波碎石:用冲击波打碎结石再排,但要警惕风险 ——可能伤肾、留残石堵肾、加重感染,多做还可能留肾瘢痕、高血压;
4.微创手术: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取石,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大结石或复杂结石;
5.反复长结石?查脖子! 别光盯着腰,可能是甲状旁腺出问题了,得排查。
最后医生想说:肾结石是“爱复发的代谢病”,治好靠医生的技术,不复发全靠你养成好习惯——长期科学管理,才能护好你的肾!